太平洋建筑工程网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 > >正文

【当前热闻】暑假不可怕,借暑假贩卖焦虑才可怕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3-07-01 07:27:04

孩子们眼中本来轻松快乐的暑期,居然变得“可怕”——“暑假最可怕”系列正在网上吹响一波集结号。


(相关资料图)

(图源 人民网)

短视频上最近很流行一系列所谓的“老师”,每个都在苦口婆心告诫家长“某某年级的暑假有多可怕”,然后敲重点,“如果不努力就会被拉开差距”,最后,画风一转,拿出解决问题的良药——动员家长买课、买书。

到了暑假,结束了紧张的学期学习,学生们本可以跟小伙伴一起开启“疯玩”模式,或者跟着家长出去游玩,或者参加各式社会实践,等等。可暑假又是教培商家的必争时段。随着自媒体活跃,“暑假最可怕”“别人家的优秀孩子这么学”“输在起跑线上”等类似话术铺天盖地。

在他们的渲染中,从幼小衔接、小升初到高中,几乎每一个学期甚至每一个月都是“被甩掉”“快赶超”的关键节点;“古文是分水岭”“英语要提前学”“奥数是敲门砖”,样样都不能放松,科科都必须重视;甚至他们还故意说几个升学密语,FBK(分班考)、签头部(重点高中会提前关注一些中考成绩不错的学生)等,一来渲染紧张氛围,二是显示自己多么专业。

这样,就可以行贩卖焦虑、恐吓营销之实,为学生和家长增加压力,最后收割流量,达到推销产品、卖课卖书的目的。

剧目雷同、话术相似,面对这一出出闹剧,网友已然十分反感,集结成“段子”加以戳穿。

(图源 新华社)

虽然“暑假可怕体”或被下架或偃旗息鼓,但那些被调侃牵扯出来的教育焦虑,却未必那么轻易就此停歇,甚至能真实地戳中一些家长的内心。

身边就有真实案例。前几天,一位一直奉行快乐教育、孩子也健康全面发展的朋友跟龚先生倾诉,为了孩子小升初,加入了几个家长群,关注了几个博主、账号。看了一天之后,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就立即决定给孩子报好几个班,因为“以前觉得自己家孩子还不错,这么一看,差别人家的孩子好远”“以前觉得紧跟学校的步伐,这么一看,不超前学习就是远远落后”“以前觉得奥数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这么一看,没报班其实是家庭教育理念落后”。

看看,看似套路简单的“暑假可怕体”确实会给家长带来焦虑、慌乱甚至懊恼,悔恨自己作为家长不合格没抓住关键期,导致孩子落后了。

其实,与其批评家长缺乏定力,被“暑假可怕体”话术忽悠得“上头”,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暑假可怕体”为啥屡试不爽、总能戳中家长内心的真实原因——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谁不想让孩子在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中成长?之所以形成不断前移孩子起跑线、冲刺线的恶性循环,一则是不少家长很难不被内卷的外部教育环境裹挟;二来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

这个暑假,首先就得好好治一治上蹿下跳渲染“暑假最可怕”的主播和自媒体,清除这些放大教育焦虑的不和谐声音。

事实上,此前我国多地对炒作学区房的虚假、违法广告进行过治理,其中就包括对贩卖教育焦虑的自媒体的治理。近年来,在“双减”政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对违规补课、卖课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也有增无减。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严防严查违法违规开展线上培训和广告宣传等问题。

(图源 新华社)

当前,有必要采取手段,严格把关,及时过滤掉那些煽动教育焦虑的短视频内容,治理贩卖教育焦虑的自媒体账号,还孩子和家长们一个清朗的网络舆论空间。

其次,家长们也应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一招制胜”,不可能买一套课程后就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的成长涵盖方方面面,暑假本来正是他们走出课本,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用“最可怕”话术强行把暑假和课本学习紧紧绑定,忽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探索,无疑是让暑假的意义大大窄化了。而且,哪怕是为了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相关视频一味批量推销的刷题、刷课等形式,恐怕也只是收割了家长的钱包,却无法给出提升成绩的良方。

有人曾将养育孩子比喻为“带着蜗牛散步”:一味拉着快走,双方都很疲惫,也只能前进一点点。如果放开双手、放慢脚步,我们会发现自己置身在美丽花园。

在有关部门不断努力优化平衡教育资源的当下,家长利用暑假的亲子时光多多关注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引导其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方向,或许对他们才更有裨益。

平台则对不妨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模式,鼓励创作者制作更多高品质、符合教育规律的内容,提供更丰富的教育产品,助力孩子暑假淡定从容地成长。

龚先生也是一枚家长,免不了会刷到这类“暑假可怕体”的视频,更免不了焦虑。可是问问娃,“你觉得哪个暑假最可怕?”他的答案是,没有暑假,才最最最可怕。

来源:工人日报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