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建筑工程网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 > >正文

金融壹账通首发年度ESG报告:深化绿色运营、积极践行ESG发展理念

来源:金融壹账通    时间:2023-04-25 09:36:53

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发展议题,企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4月24日,金融壹账通正式发布首份《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该报告从多维度全面展示了公司2022年度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领域的实践与成效。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国内经济不断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创新型经济加速转型,ESG理念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最为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级战略背景下,金融壹账通将ESG理念有机融入公司发展战略,聚焦行业可持续发展,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报告显示,金融壹账通在开展ESG管治、推进稳健经营、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行业共赢、坚持以人为本、深化绿色运营、积极投身公益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力量打造了一条“技术+业务+绿色”的创新发展道路,充分展示出作为一家在美股、港股双重上市金融科技企业的高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潜力。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沈崇锋表示,作为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服务提供商,金融壹账通持续努力探索技术在金融相关领域及场景的创新应用,以科技助力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用实际行动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实现行业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01

做自主创新安全底座的“建设者”

持续加快技术研发创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过去五年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关键推手。数字技术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因子。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下,数实融合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质量,关键在于金融科技的自主技术实力。为更有力地支撑信创改造,金融壹账通建立起公司级研发效能度量体系,覆盖了三大维度、共计三十五个研发过程指标,从产品需求管理和开发运维全流程自动化工具能力建设两个角度持续推进组织级DevOps能力建设,并成功获得CMMI5级(研发能力认证最高等级)证书。

2022年,信创国产化替代加速,金融壹账通及两家子公司大力推动自主信创技术研发,加入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及六个工作小组,为条线改造提供适配环境。某金融平台和某保险公司作为首批金融信创签约项目,公司完成信创改造的产品共计43件(覆盖128个子系统),均已加入国家信创产品目录。

//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金融壹账通全球专利申请累计5905件,覆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公司连续5年入围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企业”榜单(2018-2022)及IDC FinTech全球百强榜单;先后斩获了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和70项国际专业大奖。在中国信通院组织的第十四批“可信大数据”产品能力评测中,金融壹账通成为首批通过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评测的公司。

02

做实体经济的“服务者”

以“技术+业务”打通金融血脉

实体经济乃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要让科技赋能金融资源更精确地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如何精准输血中小企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一道必答题。金融壹账通基于行业前沿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营销工具打造了一系列数字化贷款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快速上线适用于不同场景贷款业务的能力,全面提升了业务推广效率和风控决策能力,以有温度的数字普惠服务助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

报告显示,为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金融壹账通联合曲靖市商业银行打造了引起行业反响的信贷产品——“好房快贷”,该产品深度应用AI外呼机器人、机器学习算法、地图POI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科技赋能,不仅为银行在开展营销工作和风控审批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更是大幅简化了客户的申请流程,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获得优质金融服务的便捷度。

中小企业是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对促增长和稳就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助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触达面和效率,金融壹账通积极与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合作打造了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以数字技术精准捕捉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金融壹账通已与66个政府及监管机构开展合作,生态服务链接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约200万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在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由金融壹账通提供技术支持的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于2020年1月上线,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独有的不可篡改、加密状态下交叉验证的特点,打破了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广东“中小融”已接入1,200多家金融机构,平台发布金融产品数超1,600个,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130万家,推动中小企业实现融资金额超1,300亿元,探索出金融壹账通以平台生态模式发挥数字政府优势,规模化解决小微融资难的新模式。

03

做行业生态建设的“推动者”

提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环境,需要借力良好的行业生态。金融壹账通已加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小银行互联网(深圳)联盟、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等30个协会或组织,通过发起和参与活动、输出研究成果等方式,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报告显示

····

····

····

金融壹账通与中小银行联盟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共同成立了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依托银行本地产业,借力金融科技、联盟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核心企业资源,帮助中小银行深入垂直场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构建特色银行。

此外,金融壹账通联合中国信通院、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中小银行联盟、金融科技50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论坛等合作发布了《银行业核心业务系统信创解决方案2.0》《隐私计算技术金融应用研究报告》《多方安全计算金融应用现状及实施指引》《联邦学习技术金融应用白皮书》《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2)》《中国保险科技发展报告(2021)》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数智化转型决策提供依据。

04

做绿色发展的“赋能者”

践行绿色低碳运营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相关要求,数字化技术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和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赋能作用,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进行能源的高效管理和精准匹配,能够优化能源管理流程,提升能源生产、运输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能源革命进程,确保“双碳”战略目标按时完成。

在日常运营中,金融壹账通积极通过节能改造、倡导员工节能减排、加强废弃物管理等方式,切实减少企业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022年,金融壹账通制定了《职场运营管理规范》,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出节能降耗倡议,最终实现2022年度公司十大职场水电费用同步下降10%的良好成果,持续深化绿色低碳运营。

按照ESG对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价值的路径指引,金融壹账通正在将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从金融向低碳能源领域拓展复制。报告显示,金融壹账通发挥区块链技术在数据流转中的可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优势,探索进一步打通全碳场景、完成碳市场交易数据数字资产化,提升碳资产金融流通性。

2022年,金融壹账通携手中国移动(600941)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区块链+能源国家区块链应用创新试点研讨会”,正式成立“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暨区块链+能源”创新实验室,并参与编撰了《区块链赋能“碳达峰碳中和”》白皮书。依托“双碳”创新实验室,金融壹账通将依托其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优势,期望形成“区块链+能源/双碳”的标准产品,为实现“双碳”目标及ESG的践行注入科技力量。

05

做美好社区的“建设者”

积极投身公益、支持科教落地

金融壹账通始终坚守初心,牢记服务国计民生的使命,坚定把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教育扶贫”的两大方向,运用“金融+科技”的力量,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数字化公益活动,大力支持科学教育活动的落地。

2022年金融壹账通积极参与了由壹基金发起的“深喀同心·善行致远”专项基金项目,向喀什地区捐赠价值5万余元的物资,旨在帮助当地有需要的群体纾困解难。

为支持乡村教育振兴,金融壹账通于2021年发起了“爱与科技,壹起成长” 的公益计划,走进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堆子前镇平安希望小学,科技大篷车驶进学校,为学生们带去了加马眼镜、AI微表情识别、AI绘画等一系列科技设备及教学物资,致力于为广大乡村地区学校注入科技基因,用科技传递对学生的爱与关怀。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沈崇锋表示,“从“跑马圈地”到“客户深耕”,金融壹账通已经开启以“一体两翼”升级战略为核心方向的新征程。金融壹账通将持续努力探索技术在金融相关领域及场景的创新应用,深化对ESG理念的理解,进一步健全ESG管理体系,确保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践行ESG理念,以负责任、可持续的态度开展各项业务,做好企业公民、持续投身公益,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